面部浮肿、眼皮浮肿?是不是觉得自己脸很大、很胖?小楠告诉你,你不胖,你只是体内湿气太重!
睡够了8小时还犯困?整天打不起精神,一言不合就烦躁?是不是觉得自己很“桑”,很消极,很懒惰?小楠告诉你,其实这都不怪你,只怪你体内湿气太重!
一、“湿气重”是什么意思?
湿气是一个中医概念,它是中医上讲的致病六邪“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(热)”之一。
湿就是“潮湿”的意思,气就是指“气血”,那么湿气就是说,由于体内的水分没有畅通地排出体外,使体内水分积蓄过多,从而导致气血不畅通。
在致病六邪中,湿气是最容易渗透体内、最难调治的。为什么现代人的病那么复杂,那么难治?
就是因为他们体内有湿气,因为“体内有湿气,则百病蜂起”,湿气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和帮凶!
因此,当你出现某种病症,如果医生就病论病,不明白病根在于体内的湿气,这就会导致治标不治本。
二、“湿气重”是怎么引起的?
湿气分“外湿”和“内湿”两种,并且,体外的邪气总是和体内的湿气里应外合,纠缠不清!
外湿:一般是因为气候潮湿、淋雨、居住环境潮湿,洗头后头发没吹干、穿湿衣服等引起的。
内湿:一般是由饮食不当引起的,比如经常喝冰冻水、冰奶茶、冰咖啡,经常吃冰激凌、冷藏水果等冰凉的食物,导致脏腑功能失调(这些夏季专属的美食固然爽歪歪,可是...),所以“内湿”多发生在夏季。
三、由“湿气”导致的常见病?
湿气从来不孤军奋战,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。比如:
①湿气遇“寒”则成为“寒湿”,就是“寒”和“湿”同时侵犯身体,多发生在冬天。
比如,我国的北方地区就是干冷,而南方地区就是湿冷,即“寒湿”,因此湿气重的人往往也伴随着“体寒”。
②湿气遇“热”则成为“湿热”,就是“热”和“湿”同时侵犯人体;多发生在夏天。
比如,我国的北方地区就是“干热”,夏天的时候烈日当空、气候干燥。而南方地区就是“湿热”,夏天的时候就像蒸桑拿,又热又湿。
③湿气遇“风”则成为“风湿”。驱风很容易,但一旦成了风湿,就往往是慢性疾病,因为湿气在皮下,一时半会儿治不好。
④湿气还是“湿疹”的病因之一。当生活环境太过潮湿,天气炎热且雨水多,而饮食上又经常吃生冷冰冻的东西时,就很容易长湿疹,但湿疹的病因很多很复杂,湿气只是其中一个原因。
四、如何判断是否“湿气重”?
我国南方地区人的湿气比北方重,尤其是西南地区,总之,雨水比较说的地区,人的湿气就更重!具体判断方法:
如果你睡够了8小时,起床后依然觉得困,感觉身体沉重,打不起精神,早晨起来感觉小腿肚子发酸、发沉,就是体内湿气重的表现。
湿气重的人,往往还会面部浮肿或下肢浮肿,会感觉身体沉重,四肢酸痛。
身体健康时,我们的舌头是淡红而润泽的,舌面有一层舌苔,薄白而清静,干湿适中,不滑不燥。
如果你舌苔白厚,看起来滑而湿润,则说明体内有湿气(寒湿)。
如果你舌苔粗糙或很厚、发黄发腻,则说明体内有湿热,而如果你舌质赤红无苔,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,甚至伤阴了。
除此以外,湿气重的人还会口中气味、体寒痛经、排便异常,并且容易心情烦躁。
五、如何祛除“湿气”?
将红豆、薏米仁、芡实、马齿苋、淡竹叶、槐米、绿茶等七味食材进行搭配食用,可以泡茶,也可以煮粥。
因为红豆、薏米仁是祛湿消肿利尿的食材,芡实能健脾固肾,马齿苋则是调理由湿气重引起的长痘、口干口苦症状的利器。
运动出汗可以很好的将湿气排出体外,比如:跑步、健走、游泳、瑜珈、太极等,都可以有助活化气血循环,增加水分代谢。
并且,夏天是最好的排湿的季节,所以,在夏天,能不开空调,就不要开空调,以加强身体本身调控湿度的能力,让汗排除来。如果夏天湿气太重,到了冬天就容易生病。
体内湿气重的话,就最好不要待在在潮湿环境中,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,下雨天减少外出,也不要直接睡地板,因为空气中水分会下降至地板,导致湿气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