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只满足孩子的吃喝玩乐,是远远不够的,人类不应该只是重复,而是要在这个基础上升华。处于食物链顶端的我们,在小孩成长时不仅要注重小孩对物质的需求,更应该在意小孩成长时心理上出现的敏感期。
敏感期这一个词语最早是荷兰生物学家德·弗里在研究动物生长的时使用的,后来蒙台梭利发现儿童的成长也存在同样的特征,于是就将敏感期引入到幼儿教育领域,并且根据儿童的年龄段做出具体划分。
1、语言敏感期(0-6岁)
这个时期的孩子喜欢盯着大人的嘴巴,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,家长们这时就应该注意到,孩子已经进入到了语言敏感期。这时期的孩子,喜欢模仿大人说话,喜欢说脏话、悄悄话,也会突然变得口吃,并抢着接电话。这些细节都在告诉母亲,他想要学说话,正在学习说话,正处于语言敏感期。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需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。
2、秩序敏感期(2-4岁)
这个时期是孩子发展智力的关键时期,这个时期的孩子身上有一个特点,如果他要拿钥匙开门,但是你已经把门打开了,他会要求关掉门重新再来,甚至是早上起床穿衣服时,也一定是按照大人的习惯,先穿裤子,再穿上衣。为了维护自己的秩序,孩子会对摆放的物品有要求,简单的事情要排顺序,喜欢做简单的游戏,并且对喜欢的事,变得十分固执。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,父母应该满足孩子的要求,为孩子提供一个稳定有序的环境。
3、感官敏感期(0-6岁)
人类的感官系统,即视、听、味、嗅、触。从孩子出生到认识这个世界,基本上都是依靠这5个感官。喜欢吃手、咬人、玩沙子、玩水,不喜欢洗澡洗头等,在这个时期,父母应该对孩子尝试的东西做出正确的选择,告知孩子他们感受的东西是什么。
4、微小事物敏感期(1.5-4岁)
这个时期的孩子喜欢蹲在地上看蚂蚁、蜗牛的走向,容易注意力不集中,在课上总会被身边细小的物体所吸引,通常大人的做法是移开这些物体,好让孩子回过神,其实孩子的一切行为背后总有其特定原因,不应该盲目转移开孩子的注意力。这个时期父母应该给出正确指导,才能培养孩子观察事物的敏锐能力。
5、动作敏感期(0-6岁)
这时期的孩子像是患上了多动症一样,总是喜欢往外面跑,喜欢攀爬,喜欢走路,甚至是越走越兴奋。这个时期需要父母亲给与适当的刺激,使其尽早的觉醒,也可以给孩子适当的玩具,促进肢体做出进一步的锻炼。
6、社会规范敏感期(2.5-6岁)
2岁半之后的小孩,慢慢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会对自我有认知程度,开始对不喜欢的事情说不,喜欢问自己从哪里来,会认为自己是小大人,可以做大人们做的事情,会想着跟自己喜欢的人结婚,会帮父母做家务等。这时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建立一个正确的生活观,指导孩子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社会。
7、书写敏感期(2.5-4.5岁)
这时期的孩子会拿着笔到处乱写,也会让父母感到非常的头痛。在墙上、门上、桌子上到处乱写乱画,通常喜欢画不规则的圆和直线。面对这个时期,父母应该保持住自己的耐心,给孩子正确的书写指导,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书写习惯。
8、阅读敏感期(4.5-5.5岁)
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阅读,平时喜欢把书捧着,还喜欢叫父母给自己读书,如果在这段时期能够正确引导孩子,对于孩子以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很大的帮助,这时作为父母应该给孩子准备一些有图文的书籍,更加能够引起孩子的阅读兴趣。
9、文化敏感期(6-9岁)
这个时期孩子对民族文化有着很浓厚兴趣,通常会问一些关于民族文化的事情,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,经常提出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将成人问得哑口无言,这些细节都在告诉父母孩子正处于文化敏感期。这时父母应该正确的指导,帮助孩子度过文化敏感期。
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。父母需要用爱与耐心去观察、去把握孩子的敏感期细节。
对孩子来说最为宝贵和最为关键的阶段是——敏感期。敏感期对于孩子是一个又一个的关键期,因为孩子们只有顺利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敏感期,他们才能够从零开始学会适应这个复杂而多变的社会。
Copyright © 2018 NAYAGOM LATEX 楠伢宫 All Rights Reserved
( 蜀ICP备16031736号-2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