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儿出生过后,刚刚脱离了母体胎盘,这时候,往往不能适应相对独立的外界生长环境,从而产生身体不适,比如说常见的小儿脾胃虚弱、积食、等现象。这些现象一般都由两种原因引起,一是,先天脾胃功能不足,二是,后天的脾胃功能不足。
先天脾胃功能不足,是因为在几个月时,小婴儿的胃只有玻璃球的大小,而母亲在不知道婴儿的胃有多大的情况下盲目喂养引起,还有就是在第二阶段进入辅食期时,由宝妈们添加辅食有误、喂养方式不规律导致。以上种种都会导致小儿积食,出现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,从而引起消化不良。
针对小儿出现的消化不良问题,我们可以采用药物、少食的方法加以治疗,还有一种推拿方法,不仅可以有效的缓解小儿积食,而且还可以缓解小儿的脾虚问题。
1、推拿小儿脾经
位于末节指腹,不同的按摩手法有不同的功效,有补和泻两种功效。补脾经,按摩者一手持患儿拇指固定,另一手腹旋推小儿指姆腹,或将小儿指姆屈曲,以指姆尖端向小儿的手臂直推100-150次;泻脾经,按摩者一手持患儿指姆伸直以固定,另一手以指姆姆端向患儿指根方向直推100次以上。可以往返推,称为平补平泻。具有改善消化功能、补脾胃的功效,经常推拿按摩可以缓解气血不足。
2、推拿小儿四横纹
位于手掌面,食指至小指,4个手指的第一指关节横纹处。可用掐法和揉法的方法进行,操作者可用掐一揉五的方法同时进行;用指姆的螺纹面沿食指横纹处向小指横纹处直推,操作的时候需要在横纹肌处用力,次数为100-300次,每次按压4-5遍。具有退热除烦、散淤结的功效,同时可调理小儿的疳积、腹胀、气血不和和消化不良等症状。
3、小儿内八卦
位于掌心周围,通常以劳宫穴为圆心,以劳宫穴至指根的2/3为半径作圆画圈即为内八卦,操作者用左手握住孩子除大拇指以外的四指,右手在孩子的八卦穴上做环形推动,叫运内八卦;以顺时针为旋转的为顺运内八卦,以逆时针为旋转的为逆运内八卦。主要是可以辅助治疗一些虚寒性的疾病,对孩子的腹胀、食欲不振、吃什么拉什么和脾胃虚弱有较强的效果。但在生活中运用逆八卦手法的比较多,像孩子口臭、打嗝、咳嗽、积食、大便干结等,一般运用逆八卦的手法。
4、小儿板门穴
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处,操作时可用大拇指和食指按压板门穴,柔压时,顺、逆时针皆可,也可以使用推拿的手法,由远到近的操作100次以上,主要功效是健脾和胃、消食化滞,常用于小儿因为母乳摄取过多导致的腹胀腹泻。
另外在这些推拿的手法里,还可以结合穴位配合一起治疗,如果宝宝胃胀难受时,还可以按摩中脘穴2分钟,如果这时宝宝具有很强的哭闹声,应及时松手,以免宝宝因为哭泣而导致误吸。也可以用顺时针的方法按摩腹部5分钟,在按摩时,用手指掌面在小儿的腹部做顺时针方向的环形抚摸,能够减少婴幼儿积食的现象。
Copyright © 2018 NAYAGOM LATEX 楠伢宫 All Rights Reserved
( 蜀ICP备16031736号-2 )